【摘要】:宋代在序跋文發(fā)展史中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期,序跋文在這一時期取得了較高的成就。序跋文是依附于“主文本”而存在、不具備完全獨立性的一種文體。正是因為它的依附性,所以隨著社會形態(tài)的變遷,雖然很多實用文體都消失了,但是序跋文依然充滿活力。序跋文溝通作者與讀者,為閱讀提供前理解,起到橋梁的作用,是文學史上獨特而重要的一個文體。有感于當下文學類文體的單薄以及序跋文這一文體的重要性和學界在這一研究領域中存在的不足,本文試圖借助美學的方法與視角,對宋代序跋文進行研究,以期豐富擴充中國文學的內涵,為序跋文在文學中占有一席之地提供理論支撐。緒論對研究現(xiàn)狀作了綜述并界定論文的研究對象,認為序跋文是一種依附于“主文本”而存在的文體,可以稱之為“副文本”。它是題寫在書籍、詩文、書畫、碑帖、金石拓片等著作前后的文字,旨在說明介紹與“主文本”相關的內容。在宋代,序跋文的一般形式主要有序、敘、引、后序、跋、書后、題后等。后文所引用的《書孟嘗君傳》在這個意義上是一篇典型的序跋文。接著在此基礎上論述選題的意義及緣起,同時闡明本文的研究側重點以及創(chuàng)新點,對挖掘序跋文的美感特質及其相對獨立性有一定的意義。第一章的重點是試圖通過梳理整個序跋文發(fā)展的歷史,從而凸顯宋代序跋文這一文體的動態(tài)發(fā)展脈絡及其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首先,對序跋文從萌芽到發(fā)展再到繁榮進行創(chuàng)作方面的梳理,從而能夠全面的對宋代序跋文進行探究;其次,從整體上對宋代序跋文進行描述性的把握,論述宋代序跋文在數(shù)量、種類、內容、形式、風格等方面與唐代序跋文的異同。第二章探討的是宋代序跋文的審美生成。從序跋文作者入手,探究其所具備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揭示序跋文作者對“主文本”進行鑒賞時所需要具備的客觀條件與主觀條件,并試圖結合經(jīng)典序跋文分析何種情況下更易于審美鑒賞的發(fā)生。從序跋文入手,探討序跋文中所體現(xiàn)的對“主文本”的審美鑒賞方式。接著結合主體間性理論,分別分析了序跋文作者與“主文本”作者、序跋文作者與序跋文作者、序跋文作者與“主文本”之間的主體間性,從而探討宋代序跋文的審美生成。第三章重點論述宋代序跋文的間性與相對獨立性。宋代文人擅長駕馭文體,提出破體相參。首先通過將宋代序跋文與史傳、墓志、記體文等文體進行比較,挖掘宋代序跋文與其他文體之間的間性,論述宋代序跋文的破體及其新變。其次論述序跋文的文本互文性,呈現(xiàn)序文、跋文、“主文本”以及一些向外輻射的文本之間的審美關系。最后通過具體文本的解讀,挖掘宋代序跋文中相對獨立部分的美學意蘊,從而凸顯序跋文依附性與相對獨立性相結合的文體特征。第四章論述宋代序跋文的形式之美。從論文的第一章序跋文的源流可知,現(xiàn)當代序跋文與宋代序跋文一脈相承,其依附于“主文本”又相對獨立的本質沒有發(fā)生改變。借用法國熱拉爾·熱奈特的“副文本”理論和朱莉婭·克里斯蒂娃的“邊界互文性”以及音韻學的相關理論對宋代序跋文的形式進行分析。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8
【分類號】:I20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梅華;;宋代奏議集序跋之書寫特色及心理期待[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12期
2 郭康松;胡濤;;論序跋與提要的異同及學術價值——以《四庫全書總目》和“雅書”為例[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年05期
3 陳士部;;論中國古典藝術的審美主體間性特質[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4 梅華;;宋代家譜序跋的文化意蘊[J];社會科學家;2012年08期
5 吳承學;劉湘蘭;;序跋類文體[J];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01期
6 薛峰;;贈序之誕生及文體實踐[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1期
7 錢志熙;論中國古代的文體學傳統(tǒng)——兼論古代文學文體研究的對象與方法[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5期
8 孫娟;“序”說[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9 毛雪;古代題跋文體源流述略[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3年01期
10 朱迎平;宋代題跋文的勃興及其文化意蘊[J];文學遺產(chǎn);2000年04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梅華;宋代文集序跋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2 陳永輝;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文體嬗變[D];武漢大學;2011年
3 馬建智;中國古代文體分類理論研究[D];四川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鐘晨晨;楊春時“主體間性超越”美學理論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7年
2 王娜娜;陸游序跋文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3 史欣;宋元小說序跋研究[D];山東大學;2014年
4 劉冰欣;宋代唐集序跋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5 宋薈_g;宋集序跋發(fā)微:作為文學史的一個斷面[D];南京大學;2013年
6 李思琪;楊萬里序跋文研究[D];揚州大學;2012年
7 張福國;主體間性視野下的文學閱讀審美教育[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8 顧美和;詞籍序跋芻議[D];南京師范大學;2006年
9 薛峰;序體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
本文編號:
2679103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daiwenxuelunwen/2679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