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dāng)前位置:主頁 > 文藝論文 > 古代文學(xué)論文 >

晚唐五代詩格的“儒者”品格及其對比興箋詩體系的拓變與近體詩學(xué)建構(gòu)

發(fā)布時間:2018-05-21 00:30

  本文選題:詩格 + 儒者; 參考:《文藝?yán)碚撗芯俊?017年05期


【摘要】:晚唐五代詩格的大量出現(xiàn)是"儒者"主體意識與詩風(fēng)極盛背景相結(jié)合之產(chǎn)物。與以科舉為導(dǎo)向的經(jīng)學(xué)教育相交織,詩成為孤寒沉淪之士修身立心之要途。作為詩歌創(chuàng)作形態(tài)的"苦吟"也因此被賦予了彰顯儒者之心的深意,形成了風(fēng)騷雅正的基本詩學(xué)思想。同時,又將以《毛詩正義》為核心的"比興""諷刺"理論加以拓變,形成"物象比""內(nèi)外意"等新批評概念,對晚唐詩的重立"意"以及隱喻化和象征性思維也有深刻影響。進(jìn)而,又從"詩道"與"格調(diào)"兩大層面提升了近體的詩學(xué)、詩史地位,其在唐詩學(xué)形成中的獨(dú)特價值不容抹殺。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poetic style in late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is the result of the combination of Confucian subject consciousness and poetic style. Intertwined with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oriented Confucian classics education, poetr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one's body and establish one's heart. Therefore, as a form of poetry creation, "bitter Yin" is endowed with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the Confucian mind and forms the basic poetic thought of elegant and elegant style.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y of "Bi Xing" and "satire", which is centered on "the Justice of Mao Poetry", will be expanded to form the new critical concepts such as the ratio of "physical images" 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meanings", which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re-establishment of "meaning" and metaphorical and symbolic thinking in late Tang poetry. Furthermore, the poetics and the history of poetry are promoted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poetic Tao" and "style", and its unique value in the formation of Tang poetics cannot be obliterated.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
【分類號】:I207.22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光興;一部系統(tǒng)整理和研究詩格的著作[J];文學(xué)遺產(chǎn);1997年06期

2 胡光波;論唐代詩格之“勢”的源流演變及理論內(nèi)涵[J];湖北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3年03期

3 王書才;;唐代詩格文獻(xiàn)中“勢”類術(shù)語詮釋與辨正[J];黑河學(xué)刊;2011年01期

4 楊星麗;;詩格理論“技術(shù)”、“藝術(shù)”層面論析[J];文藝評論;2012年02期

5 楊星麗;;詩格對偶理論及其審美建構(gòu)[J];安徽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4年01期

6 張鐸;;人格與詩格交相輝映——讀秦克溫的詩集《飄香的黃土》[J];詩詞月刊;2008年12期

7 高小立;;詩格和人格——序《尋找自己》[J];民族文學(xué);1997年04期

8 馮芬;;李白“道論”詩歌中的生態(tài)詩格與人格[J];文藝評論;2012年02期

9 李江峰;;唐五代詩格中的體、勢諸范疇[J];山西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年02期

10 劉鴻渝;新詩格子中的思考[J];云南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1988年0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2條

1 高曉成;從“法之格”到“意之格”[D];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生院;2014年

2 王秀林;晚唐五代詩僧群體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伏玲;佛教對全唐五代詩格影響之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xué);2008年

2 楊星麗;唐五代詩格研探若干理論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張東;全唐五代詩格創(chuàng)作思想研究[D];溫州大學(xué);2009年

4 劉英浩;初盛唐詩格研究[D];遼寧大學(xué);2014年

5 王晶;晚唐五代詩格探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4年

6 王珍;晚唐五代詩格與中國詩學(xué)的再度自覺[D];山西大學(xué);2012年

7 蔣元紅;晚唐五代詩格中的物象理論研究[D];濟(jì)南大學(xué);2014年

8 朱逸寧;晚唐五代江南詩性文化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xué);2005年

9 陳天琦;晚唐五代令詞格律之定型與演變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5年

10 林潔;晚唐五代仙道艷情詞研究[D];貴州大學(xué);2006年



本文編號:1916940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daiwenxuelunwen/1916940.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1086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