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韩国日本在线观看免费,A级尤物一区,日韩精品一二三区无码,欧美日韩少妇色

當前位置:主頁 > 管理論文 > 工程管理論文 >

泵-壓縮機復疊式相變冷卻系統(tǒ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5 23:27

  本文關鍵詞:泵-壓縮機復疊式相變冷卻系統(tǒng) 出處:《化工學報》2016年S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相變 傳熱 微通道 啟動階段 穩(wěn)定運行 高溫環(huán)境


【摘要】:泵-壓縮機復疊式相變冷卻系統(tǒng)是針對高熱通量發(fā)熱元件散熱問題的主動式冷卻技術,以機械泵循環(huán)為重點,實驗研究了系統(tǒng)的啟動特性、穩(wěn)定運行特性以及環(huán)境適應性等工作特性。結(jié)果表明:在機械泵啟動時,由于入口抽吸作用和系統(tǒng)內(nèi)工質(zhì)的流動特性,系統(tǒng)的壓力先降低后升高,熱源啟動時,系統(tǒng)蒸發(fā)器和儲液器壓力溫度波動較小,熱源啟動穩(wěn)定。穩(wěn)定運行階段,系統(tǒng)流量從2.22g·s~(-1)增加至5.56g·s~(-1)時,蒸發(fā)器出口工質(zhì)干度下降,蒸發(fā)器進出口的壓降增大、壓降的振蕩幅度增加,蒸發(fā)器表面溫度下降。在高溫環(huán)境中,冷卻系統(tǒng)能夠滿足熱源的散熱需求,儲液器壓力和蒸發(fā)器出口溫度波動增大。
[Abstract]:Pump compressor cascade cooling system is active cooling technology for high heat flux cooling heating element, the mechanical pump cycle as the focus,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artup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stable op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mechanical pump start, the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refrigerant and system the entrance of suction effect within the system pressure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heat when starting the evaporator system and smaller reservoir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heat stable startup. The stable operation stage, system flow from 2.22g s~ (-1) increased to 5.56g s~ (-1), the outlet of the evaporator refrigerant dryness decreased the pressure drop increase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the evaporator, the oscillation amplitude of pressure drop increases, the surface of the evaporator temperature decreased. In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 the cooling system can meet the cooling demand of heat source, reservoir pressure and outlet temperature of the evaporator wave The move increases.

【作者單位】: 河南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U1504524)~~
【分類號】:TB657
【正文快照】: 引言泵-壓縮機復疊式相變冷卻系統(tǒng)是目前較為先進的高熱通量散熱冷卻技術[1-3]。該系統(tǒng)是針對微通道換熱器在使用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流動阻力大且系統(tǒng)中不含潤滑油的要求[4-7]而開發(fā)的主動式冷卻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兩個獨立的壓縮機制冷循環(huán)與泵驅(qū)動取熱循環(huán)組成,通過中間冷凝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棱雪;許雄文;;自動復疊系統(tǒng)突變機理研究[J];低溫與超導;2011年10期

2 田子傲;張華;;一種兩級復疊式低溫冰柜的實驗研究[J];低溫與超導;2012年01期

3 孫靖瑜,陸震,李大慶;關于吸收-壓縮復疊循環(huán)的研究[J];節(jié)能技術;1998年02期

4 寧靜紅;馬一太;李敏霞;蘇維成;;一種節(jié)能環(huán)保型復疊式制冷系統(tǒng)[J];制冷與空調(diào);2006年01期

5 朱艷;孫曉偉;;復疊機組低溫機排氣冷卻器的必要性及計算[J];環(huán)境技術;2006年02期

6 張芳;程有凱;趙晶瑋;張紫健;;自動復疊制冷循環(huán)方式的探討[J];冷藏技術;2009年03期

7 龍建佑;朱冬生;陳禮;;采用自然復疊制冷-40℃低溫冷柜的仿真設計[J];流體機械;2007年05期

8 朱鈺娟;巫江虹;王惜慧;;一種蓄熱型空氣源復疊式熱泵熱水器系統(tǒng)[J];制冷;2008年03期

9 習蘭;劉秀芳;侯予;;-30℃/-60℃復疊低溫預冷設備的設計及實驗[J];低溫工程;2009年02期

10 劉秀芳;王發(fā)輝;;兩級復疊式低溫預冷設備的理論分析及試驗研究[J];流體機械;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孫靖瑜;陸震;李大慶;;關于吸收-壓縮復疊循環(huán)的研究[A];上海市制冷學會一九九七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7年

2 任挪穎;晏剛;吳業(yè)正;;自復疊雙溫冰箱的設計與模擬計算[A];中國制冷學會2005年制冷空調(diào)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5年

3 王忠良;杜永海;杜塏;;自然復疊系統(tǒng)工質(zhì)濃度分析[A];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進展——第四屆全國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4 程有凱;張麗;;自動復疊制冷技術應用研究[A];2009年中國水產(chǎn)學會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生龍;孟令軍;衣橙;周圓;徐兆良;曹永東;陳光明;;自動復疊制冷循環(huán)中節(jié)流閥開度的試驗研究[A];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進展——第三屆制冷空調(diào)新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高新華;;復疊式制冷循環(huán)的實踐[A];走中國創(chuàng)造之路——2011中國制冷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程有凱;張麗;田興旺;舒衛(wèi)華;;自動復疊制冷樣機混合工質(zhì)不同配比的試驗[A];中國制冷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9年

8 肖傳晶;劉紅紹;張華;劉占杰;白文濤;;一種四級自動復疊制冷循環(huán)的試驗研究[A];中國制冷學會2007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曹丹;陳光明;王勤;劉志勇;王生龍;;一種新型自動復疊制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A];上海市制冷學會二○○三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10 顏俊;錢偉;王維;任挪穎;晏剛;;自復疊制冷循環(huán)雙溫冰箱的理論與實驗研究[A];第八屆全國低溫工程大會暨中國航天低溫專業(yè)信息網(wǎng)2007年度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姚冰冰;復疊制冷,,節(jié)能環(huán)保更安全[N];中國食品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寧靜紅;R290/CO_2自然工質(zhì)復疊式制冷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與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曾凡星;冷凝蒸發(fā)器對復疊式制冷系統(tǒng)性能影響的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5年

2 趙躍;復疊式中高溫空氣源熱泵系統(tǒng)的特性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6年

3 龔秀峰;太陽能驅(qū)動CO_2噴射壓縮復疊制冷系統(tǒng)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4 陳爍;R22/R23/R14自復疊制冷循環(huán)制冷劑配比的數(shù)值優(yōu)化及實驗研究[D];哈爾濱商業(yè)大學;2016年

5 NIKORNSAWAT PRAPATSORN(張妙香);漢泰表“周遍性、逐一”量完全復疊形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5年

6 徐新星;交換型復疊空間的同調(diào)群[D];南京大學;2015年

7 朱鈺娟;復疊式蓄熱型空氣源熱泵熱水器動態(tài)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8 王生龍;精餾型自動復疊式低溫箱的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5年

9 曹丹;一種新型的自動復疊制冷循環(huán)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10 楊玉忠;復疊式熱泵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和實驗研究[D];天津大學;2004年



本文編號:143056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143056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cf917***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