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能動司法”的含義與限定——與“司法能動主義”的比較辨析
本文關鍵詞: 能動司法 司法能動主義 家族相似性 中國語境 合法性前提 出處:《當代法學》2012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我國的"能動司法"自2009年被大力倡導以來,一直與來自西方英美法系語境的"司法能動主義"(judicial activism)之間存在著歧義認知和指陳錯位的糾葛。兩者在知識和語言上存在一定聯(lián)系,部分理念也有重合,但本質(基本內涵與核心價值訴求)上卻有涇渭分明的區(qū)別。兩者在語詞使用過程中的關系,具有分析哲學提出的"家族相似性"特征——兩個詞存在著部分重疊和交叉的相似性,但僅是相似性而絕非共同性。當下"能動司法"的核心含義,就是利用一切合法資源和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司法的效能。能動司法的研討和實踐,必須加上"中國語境"和"以法律效果為基礎"兩個前提限定。
[Abstract]:Since 2009, China's "active justice" has been strongly advocated, and judicial activism from the context of western Anglo-American legal system, there has been ambiguity between cognition and reference to the dislocation of the two in knowledge and language,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ome ideas also overlap, but the essence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the core value demand) has a clear differ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 the process of the use of word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family similarity" put forward by analytical philosophy-the two words have some overlapping and cross-similarity, but they are only similarities rather than commonalities. It is to use all legal resources and means to exert the judicial efficiency to the maximum extent.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ctive judicature must be limited by two presuppositions: "Chinese context" and "based on legal effect".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研究”(10AFX003)的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D92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奎杰;權利思維方式的邏輯理路[J];長白學刊;2005年02期
2 王曉坤;當代語法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J];長春大學學報;2004年05期
3 彭育波;;連動句的認知研究[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4 徐樞;譚景春;;關于第5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詞類標注[J];辭書研究;2006年01期
5 袁毓林;認知科學背景上的語言研究[J];當代語言學;1996年02期
6 張玉龍;吳景超的工業(yè)化思想探析[J];東方論壇;2003年01期
7 王懷章,朱曉燕;平等視角下的高考制度改革[J];湖北社會科學;2005年07期
8 周葉中,胡弘弘;中國憲法學世紀回眸[J];法學評論;2001年06期
9 黎麗;價值判斷之于法官[J];法學;2003年06期
10 高群;“命題說話”的理論界定與主試人的言語行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科版);2005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王仁強;;漢英詞典詞類標注與譯義的對稱性研究——兼評《ABC 漢英大詞典》的詞類標注與譯義[A];中國辭書學會雙語詞典專業(yè)委員會第6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5年
2 楊萬兵;趙燕;;PSC評分體系的原型理論闡釋[A];第二屆全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翁國民;曹慧敏;徐艷;;論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遭遇反壟斷的法律對策[A];2006年中國青年國際法學者暨博士生論壇論文集(國際經(jīng)濟法卷)[C];2006年
4 顏偉;亢世勇;;基于語料庫的現(xiàn)代漢語新詞語動詞語法特征的研究[A];第一屆學生計算語言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晉霞;現(xiàn)代漢語定中“V雙+N雙”結構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鄧慶坦;中國近、現(xiàn)代建筑歷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學;2003年
3 高明樂;題元角色的句法實現(xiàn)[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3年
4 周靜;現(xiàn)代漢語遞進范疇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3年
5 徐陽春;關于虛詞“的”及其相關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6 王葆華;動詞的語義及論元配置[D];復旦大學;2003年
7 延俊榮;給予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8 劉雪芹;現(xiàn)代漢語重動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9 潘文;現(xiàn)代漢語存現(xiàn)句研究[D];復旦大學;2003年
10 高增霞;現(xiàn)代漢語連動式的語法化視角[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來德強;“哪兒”的非疑問用法[D];河南大學;2001年
2 羅茵;“X的VP”結構的語法、語義、語用特點和相關問題[D];首都師范大學;2001年
3 李志軍;先秦漢語雙賓語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01年
4 仲崇濤;類指現(xiàn)象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1年
5 張莉莉;現(xiàn)代漢語V_1+V_2動賓結構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2年
6 李劍鋒;漢語表述過程中的添加現(xiàn)象考察[D];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
7 金相百;述補結構中的語義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劉春卉;“動+名”偏正結構形成原因的考察[D];廣西師范大學;2002年
9 周梅;現(xiàn)代漢語中的形容詞謂語句[D];安徽師范大學;2003年
10 方紅;“僥幸”類語氣副詞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3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龐凌;法院如何尋求司法能動主義與克制主義的平衡[J];法律適用;2004年01期
2 范愉;;訴前調解與法院的社會責任 從司法社會化到司法能動主義[J];法律適用;2007年11期
3 文旭,江曉紅;范疇化:語言中的認知[J];外語教學;2001年04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梁平;陳聰;;轉型期能動司法的實踐進路[J];法制與社會;2011年19期
2 許國鵬;;能動司法:必要性、問題與路徑選擇[J];理論探索;2011年04期
3 謝小弓;;淺論市場規(guī)制法視野下的司法能動[J];中山大學研究生學刊(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4 丁萬志;;司法能動的軟法之治[J];行政與法;2011年09期
5 郭曉晶;;能動司法初探[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1年07期
6 欒爽;平旭;;抗戰(zhàn)時期中共抗日民主政權司法制度建設及啟示[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1年05期
7 楊麗麗;;能動司法的實現(xiàn)條件——一個中美比較的視角[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8 狄蕾;史華松;;論少年司法的價值訴求與“陳燕萍工作法”思想精髓的銜接性[J];四川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03期
9 任濠鑫;;對主動執(zhí)行的理性分析[J];韶關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10 王杏飛;;能動司法與主動執(zhí)行[J];法學評論;2011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7條
1 何海波;;晨光初現(xiàn)的正當程序原則[A];中國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2 董昆;;淺析制約審判獨立的非理性社會輿論——從“胡斌飆車案”切入[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3 王慶豐;謝銳勤;;互動與博弈:民事調解與能動司法——以城鄉(xiāng)二元社會為背景[A];全國法院系統(tǒng)第二十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1年
4 ;全國律協(xié)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議程[A];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憲法與人權委員會、行政法專業(yè)委員會2010年年會暨“律師參與化解社會矛盾的理論與實踐”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莊漢;葉茂;;以司法改革促進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從董必武對于法與社會關系的論述談起[A];董必武法學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輯)[C];2010年
6 孟春陽;;環(huán)境法庭的正當性分析——以能動司法為視角[A];生態(tài)安全與環(huán)境風險防范法治建設——2011年全國環(huán)境資源法學研討會(年會)論文集(第三冊)[C];2011年
7 李亞凝;;“嵌入性”不足與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構[A];2011年(第九屆)“中國法經(jīng)濟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南開大學法學院講師 法學博士 王彬;司法能動主義溯源及現(xiàn)實意義[N];人民法院報;2009年
2 上海市一中院 凌捷;司法能動主義的改革方向[N];法制日報;2010年
3 河北省深澤縣人民法院 王軍鋒;審判實踐中的司法能動主義走向[N];人民法院報;2009年
4 西南政法大學 郝振江;司法能動主義與我國非訟事件程序法的制定[N];人民法院報;2010年
5 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高一飛;司法的時代性和民主性[N];人民法院報;2008年
6 楊力;認真對待最高法院[N];法制日報;2007年
7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左衛(wèi)民;法治社會中的法院功能[N];人民法院報;2002年
8 劉嵐;社會公眾是最終受益者[N];人民法院報;2008年
9 宋一欣;“實驗性訴訟”法值得借鑒[N];中國證券報;2006年
10 魏曉娜;司法的社會與政治職能不容忽視[N];法制日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王一;我國“能動司法”的本義與反思[D];上海交通大學;2012年
2 李輝;論司法能動主義[D];山東大學;2010年
3 韓德明;司法的現(xiàn)代性及其超越[D];南京師范大學;2007年
4 黃先雄;司法謙抑論[D];湘潭大學;2007年
5 蔡東麗;羅斯福新政時期的聯(lián)邦最高法院(1933-1939)[D];華東政法大學;2007年
6 朱福勇;論民事法官能動性[D];西南政法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鳳偉;司法能動主義比較研究[D];天津商業(yè)大學;2011年
2 李向楠;我國實現(xiàn)能動司法的法律思考[D];內蒙古大學;2012年
3 趙素君;刑事審判中的司法能動主義與司法克制主義之辯[D];山西大學;2011年
4 林感;司法能動主義探析[D];北方工業(yè)大學;2010年
5 冉綱瑞;論司法能動注意在我國的適用[D];西北大學;2011年
6 郭俊偉;對中國司法能動主義的思考[D];寧波大學;2011年
7 蔡麗敏;司法能動主義及其在中國的發(fā)展[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孫莉;司法能動主義的法理分析[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勤通;論美國的司法能動主義[D];蘇州大學;2012年
10 劉冰凈;論美國的司法能動主義[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504957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falvlunwen/gongjianfalunwen/1504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