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犯罪對策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5-01 05:06
本文選題:恩里科·菲利 + 犯罪對策論。 參考:《湘潭大學》2009年碩士論文
【摘要】: 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學家犯罪學家恩里科·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是刑事科學中實證學派的代表人物,犯罪社會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個人,自然,社會”三元犯罪原因論,側(cè)重從社會方面尋找犯罪原因,并在犯罪對策論上,提出應當以刑罰替代措施,彌補刑罰之不足,從而達到預防和消除犯罪的目的。他否認自由意志,反對道義責任論,主張社會責任論。菲利主張的“社會責任論認為,刑事責任的本質(zhì)是防衛(wèi)社會,其根據(jù)是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①刑罰的目的不應當是對罪惡的報應,而應當是對社會的防衛(wèi);谠撚^點,菲利構建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犯罪對策論體系。刑罰即為了防衛(wèi)社會而對具有反社會性格的人所采取的必要處分。在這里,刑罰的目的已不是古典學派所主張的對已然之罪的報應,而轉(zhuǎn)化成為對未然之罪的預防。他的這些理論觀點對于犯罪學研究起到了示范與開路的作用。菲利的犯罪對策理論在不少中外刑法學和犯罪學的論著中被稱為龍勃羅梭刑事人類學派的繼承人或刑事社會學派的主要代表。 菲利的犯罪對策理論體系內(nèi)容豐富深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刑罰個別化!靶塘P個別化是在犯罪的研究對象由行為向行為人的過程中提出的,指出量刑與行刑時應當充分考慮犯罪人的個人特征。只有這樣,才能使刑罰適用有效化!雹诘诙,刑罰替代措施。根據(jù)菲利的設想,菲利的刑罰替代措施主要涉及社會的如下方面:經(jīng)濟領域、政治領域、科技領域、立法和行政領域、教育領域。這些替代措施不能使所有的犯罪都不產(chǎn)生,但可以在任何特定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下使犯罪數(shù)量減少到最小的程度。第三,刑罰與保安處分一元化。菲利認為,刑罰的本質(zhì)已不是對犯罪人的報應性,而應當是矯正、預防社會隔離處分不使為害。無論是刑罰還是保安處分,其目的都在于改善犯罪人,預防犯罪,從而保全社會,兩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這即是刑罰與保安處分的一元論。 菲利的犯罪對策理論對現(xiàn)代犯罪學發(fā)展的影響幾乎遍及整個西方世界。當今影響歐美各國,獲得普遍承認的幾個主要的犯罪社會學流派,都是在廣泛吸收了菲利等社會學派學者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自己特點的犯罪社會學理論。他的理論不僅對于西方刑法學、犯罪學和監(jiān)獄學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而且對于我國開展犯罪研究,建立新型的社會主義犯罪學,也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通過對菲利犯罪對策理論的全面、客觀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菲利犯罪對策理論所包含的很多觀點還是值得我國犯罪學界加以認真探討和借鑒的。菲利的犯罪對策論雖然是適應資產(chǎn)階級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但是其本身的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鑒于我國現(xiàn)存的刑罰制度還存在各種各樣的缺陷,聯(lián)系到菲利的犯罪對策理論,我們看到我國現(xiàn)存的刑罰制度對犯罪的懲處過于嚴厲,即重刑主義思想嚴重。在世界范圍內(nèi)刑罰呈現(xiàn)出輕緩化趨向這樣一種刑事政策的背景下,刑罰輕緩化的提倡理應成為我國刑法理論和司法實踐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針對這一情況,作者建議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從理論上進行完善,剔除重刑主義思想,主張無罪推定原則。其次,從實體上進行完善,嚴格限制死刑的適用,完善刑罰替代措施,限制短期剝奪自由刑的適用。最后,從程序上進行完善確立有利于被告人原則,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價值取向,健全刑事猶豫制度。 作者希望通過對這一理論的介紹,使讀者能夠形成這樣一種理念,社會救治的措施必須針對社會弊病實施。注重預防而不是單純地采用懲罰這樣一種措施。在深入研究其理論的基礎上,使符合現(xiàn)代理念的非犯罪化和非刑事化的刑事政策理念貫穿于我國刑事政策體系的構建和完善過程之中。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empirical research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theory of " personal , natural and social " three - way crime .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rime countermeasures ,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nature of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defense society , and it is necessary to prevent and eliminate the crime .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ssence of punishment is not the retribution of the offender , but it should be the corr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the punishment of social isolation .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of criminal policy , we can find that the punishment syste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riminal law , criminology and prison science .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is theory , the reader can form such a kind of idea , and the measures of social salvation must be applied to the social ills .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studying its theory , the non - criminal and non - criminal criminal policy idea which accords with the modern idea runs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and perfection of the criminal policy system in our country .
【學位授予單位】:湘潭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D914;D917.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嵬;實證學派與現(xiàn)代刑事政策運動[J];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0年02期
2 郝宏奎;評英國犯罪預防的理論、政策與實踐[J];公安大學學報;1997年05期
3 朱奕;社區(qū)矯正:全新的刑罰執(zhí)行方式[J];記者觀察;2003年11期
4 康樹華;新社會防衛(wèi)論評析[J];貴州社會科學;1992年02期
5 姜濤;;刑事政策價值的回歸:從過度功利到人性關懷[J];貴州社會科學;2006年02期
6 齊文遠,周詳;“嚴打”方針的刑法學思考[J];法學論壇;2002年05期
7 謝望原,宣炳昭;臺、港、澳與大陸刑罰目的之比較[J];山東法學;1999年01期
8 何承斌;確立“前科消滅”制度之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6期
9 趙嵬;刑事責任的理論基礎[J];法制與社會發(fā)展;1999年03期
10 馬克·安賽爾;王立憲;;從社會防護運動角度看西方國家刑事政策的新發(fā)展[J];中外法學;1989年02期
,本文編號:182784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falvlunwen/fanzuizhian/1827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