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角下“一帶一路”國家碳強度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 ————基于生產側與消費側的比較
發(fā)布時間:2023-03-11 04:32
大氣中CO2濃度不斷增加已深深影響了全球氣候,減少碳排放是有效抑制全球氣候變暖的關鍵!耙粠б宦贰背h為沿線國家參與全球碳減排提供了重要的合作平臺,也越來越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本文首先基于多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估算了2005—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62個國家生產與消費側的碳強度。其次應用上一步所得的部分數據構建這62個國家的貿易隱含碳轉移網絡模型,通過多種網絡指標來分析整體網絡特征與其中國家的特點。最后用STIRPAT模型將多種影響因素(包括基于現實挑選的影響因素與網絡指標)對生產與消費側碳強度進行回歸,分析不同的因素如何影響整體、高收入組與中低收入組國家的碳強度。本文多角度、多層次地討論了“一帶一路”國家的碳排放、碳轉移和碳強度,分析了不同角度測算結果的差異和影響碳強度的因素,為未來該地區(qū)參與國際合作,協同發(fā)展實現節(jié)能減排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的結論主要有:(1)從時間維度,“一帶一路”國家不管生產側還是消費側的碳排放都經歷了一個增長。從兩者大小差異的維度看,該區(qū)域內大多數國家生產側碳排放大于消費側碳排放,屬于碳排放承擔國。其中,中國占到總碳排...
【文章頁數】: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2.1 研究內容
1.2.2 技術路線圖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隱含碳測算方法研究綜述
2.2 碳排放責任分配研究綜述
2.3 復雜網絡視角下的碳轉移研究綜述
2.4 碳強度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2.5 文獻評述
第3章 研究區(qū)域的界定與數據來源
3.1 研究區(qū)域的界定
3.2 數據來源
第4章 基于投入產出的碳強度測算
4.1 多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構建
4.2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排放差異分析
4.3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強度差異分析
第5章 基于投入產出的隱含碳轉移網絡模型
5.1 碳轉移有向加權網絡構建
5.2 貿易隱含碳轉移網絡分析
5.2.1 整體特征指標分析
5.2.2 節(jié)點特征指標分析
第6章 網絡視角下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6.1 STIRPAT回歸模型的建立
6.2 生產側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6.3 消費側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第7章 結論和建議
7.1 主要結論
7.1.1 生產側和消費側碳排放差異
7.1.2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強度差異
7.1.3 貿易隱含碳轉移網絡
7.1.4 碳強度的影響因素
7.2 政策建議
7.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759204
【文章頁數】:7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1.2.1 研究內容
1.2.2 技術路線圖
1.3 研究方法和創(chuàng)新點
1.3.1 研究方法
1.3.2 創(chuàng)新點
第2章 文獻綜述
2.1 隱含碳測算方法研究綜述
2.2 碳排放責任分配研究綜述
2.3 復雜網絡視角下的碳轉移研究綜述
2.4 碳強度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
2.5 文獻評述
第3章 研究區(qū)域的界定與數據來源
3.1 研究區(qū)域的界定
3.2 數據來源
第4章 基于投入產出的碳強度測算
4.1 多區(qū)域投入產出模型構建
4.2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排放差異分析
4.3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強度差異分析
第5章 基于投入產出的隱含碳轉移網絡模型
5.1 碳轉移有向加權網絡構建
5.2 貿易隱含碳轉移網絡分析
5.2.1 整體特征指標分析
5.2.2 節(jié)點特征指標分析
第6章 網絡視角下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6.1 STIRPAT回歸模型的建立
6.2 生產側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6.3 消費側碳強度影響因素分析
第7章 結論和建議
7.1 主要結論
7.1.1 生產側和消費側碳排放差異
7.1.2 生產側與消費側碳強度差異
7.1.3 貿易隱含碳轉移網絡
7.1.4 碳強度的影響因素
7.2 政策建議
7.3 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說明
致謝
本文編號:375920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wenshubaike/qiuzhijiqiao/375920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