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中上游典型峽谷第四紀河流下切過程與地貌演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2 07:41
構(gòu)造變形和氣候波動對于地球表面的塑造作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河流作為連接物源區(qū)與沉積區(qū)之間的紐帶,對于構(gòu)造變形與氣候波動的響應十分敏感。黃河發(fā)源于青藏高原東北緣的巴彥喀拉山脈北麓并向北東方向切穿整個高原東北緣,并記錄了豐富的地質(zhì)-地貌信息。對于黃河中上游地質(zhì)地貌過程的精確厘定對理解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隆升與擴展的動力學與運動學歷史具有重大意義。雖然各國地質(zhì)地貌學家對黃河研究展開已經(jīng)有了百年的歷史,然而目前對于黃河的諸多研究依舊存在一些爭論與不確定性。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關于黃河古河道發(fā)育和現(xiàn)代黃河的形成時間、黃河在各個河段最早出現(xiàn)的年代、以及黃河流域內(nèi)部精細地質(zhì)-地貌過程等。本研究對于黃河中上游典型峽谷區(qū)(如積石峽、米家峽以及青銅峽)開展了詳細的河流下切歷史以及區(qū)域剝蝕速率研究,詳細厘定了:1)積石山東西兩側(cè)橫向河流千年尺度的侵蝕速率;并根據(jù)對區(qū)域地貌以及氣候環(huán)境的綜合分析,得出積石山兩側(cè)的構(gòu)造活動控制了東側(cè)較高的侵蝕速率的結(jié)論;2)青藏高原東北緣米家山及其南側(cè)老龍灣盆地的黃河下切速率以及下切歷史,在假設老龍灣盆地下切速率等于區(qū)域背景下切速率的基礎上,得到了米家山相對于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抬升速...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青藏高原地形、活動斷裂以及主要河流展布圖
的古環(huán)境確實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Ding?etal.,?2002;?Sun?etal.,?2006)。而要深入了解這些構(gòu)造??-氣候相互作用之間的聯(lián)系必須對青藏周邊的高原地形生長與演化的時空模式做出精確的限??圖1-1青藏高原地形、活動斷裂以及主要河流展布圖;顒訑嗔阎饕杂冢裕幔穑穑铮睿睿椋澹颍澹簦幔欤,2001。背景??圖是來自于GTOPO30數(shù)字影像圖。ADT-阿爾金斷裂;HF-海原斷裂;HFT-喜馬拉雅前緣斷裂;KF-昆侖斷??裂;KRF-喀喇昆侖斷裂;RRF-紅河斷裂;SG-塞港斷裂;XF-鮮水河斷裂.??Figure?1-1:?Topography,?active?faults,?and?major?rivers?of?the?Tibetan?plateau.?Faults?from?Molnar?and?Tapponnier,??1978,?Tapponnier?and?Molnar,?1979.?Background?is?GTOPO30?digital?topography?with?30?arcsecond?resolution.??Northeastern?Tibet?is?outlined?in?black.?ATF?=?Altyn?Tagh?fault,?HF?=?Haiyuan?fault,?HFT?=?Himalayan?frontal?thrust,??KF?=?Kunlun?fault
年輕特性也丨H處于地貌的瞬時狀態(tài),并在阿尼瑪卿山北麓形成巨大裂點(Harkins?etal.,?2007)。??然而,對于黃河的第四紀地質(zhì)與地貌學研究最初并不是因為黃河切穿高原東北緣之后對于區(qū)??域的地貌演化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而是因為黃河是高原東北緣唯一的大型貫穿水系并蘊含了豐??富的構(gòu)造變形、地面隆起和變形的信息(Lietal.,1997b;程紹平等,1998;劉百篪等,2003;劉??志杰&孫永71::,?2007;潘保HI,?1991;徐叔鷹,1965;岳樂平&雷汴義,1997)。這主要是因為??蘭州大學李吉均先生提出認為青藏高原在3.4MaB.?P.之前存在一個長時期(8-3.4MaB.P.或??17-3.4MaB.P.)的剝蝕夷平階段,并形成了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的觀點。這種觀點的擁簇者??認為高原貫流水系的階地研究是解決高原隆起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方面,貫流水系的階??地序列能夠揭示高原隆起幕的運動性質(zhì),該作用為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另一方面,貫流水??系的研宄易于獲取隆起信息,從而正確反映地面隆起和變形(枰紹f'¥,?1998;糾r丨篪等,??2003)。雖然這--高原隆升觀點目前并未得到廣泛認同,但青藏高原范圍內(nèi)黃河地貌的研究??卻一直持續(xù)了下來,并越發(fā)突顯其旺盛的生命力(Stroevenetal.,?2009;?t?:森&丨:躍,1993;??尤聯(lián)元&景可,1980;袁寶。ν跽窈,1995;張智勇等,2003}。??
本文編號:2895162
【文章來源】:南京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15 頁
【學位級別】:博士
【部分圖文】:
圖1-1青藏高原地形、活動斷裂以及主要河流展布圖
的古環(huán)境確實發(fā)生了明顯的改變(Ding?etal.,?2002;?Sun?etal.,?2006)。而要深入了解這些構(gòu)造??-氣候相互作用之間的聯(lián)系必須對青藏周邊的高原地形生長與演化的時空模式做出精確的限??圖1-1青藏高原地形、活動斷裂以及主要河流展布圖;顒訑嗔阎饕杂冢裕幔穑穑铮睿睿椋澹颍澹簦幔欤,2001。背景??圖是來自于GTOPO30數(shù)字影像圖。ADT-阿爾金斷裂;HF-海原斷裂;HFT-喜馬拉雅前緣斷裂;KF-昆侖斷??裂;KRF-喀喇昆侖斷裂;RRF-紅河斷裂;SG-塞港斷裂;XF-鮮水河斷裂.??Figure?1-1:?Topography,?active?faults,?and?major?rivers?of?the?Tibetan?plateau.?Faults?from?Molnar?and?Tapponnier,??1978,?Tapponnier?and?Molnar,?1979.?Background?is?GTOPO30?digital?topography?with?30?arcsecond?resolution.??Northeastern?Tibet?is?outlined?in?black.?ATF?=?Altyn?Tagh?fault,?HF?=?Haiyuan?fault,?HFT?=?Himalayan?frontal?thrust,??KF?=?Kunlun?fault
年輕特性也丨H處于地貌的瞬時狀態(tài),并在阿尼瑪卿山北麓形成巨大裂點(Harkins?etal.,?2007)。??然而,對于黃河的第四紀地質(zhì)與地貌學研究最初并不是因為黃河切穿高原東北緣之后對于區(qū)??域的地貌演化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而是因為黃河是高原東北緣唯一的大型貫穿水系并蘊含了豐??富的構(gòu)造變形、地面隆起和變形的信息(Lietal.,1997b;程紹平等,1998;劉百篪等,2003;劉??志杰&孫永71::,?2007;潘保HI,?1991;徐叔鷹,1965;岳樂平&雷汴義,1997)。這主要是因為??蘭州大學李吉均先生提出認為青藏高原在3.4MaB.?P.之前存在一個長時期(8-3.4MaB.P.或??17-3.4MaB.P.)的剝蝕夷平階段,并形成了青藏高原的主夷平面的觀點。這種觀點的擁簇者??認為高原貫流水系的階地研究是解決高原隆起問題的最佳途徑之?。一方面,貫流水系的階??地序列能夠揭示高原隆起幕的運動性質(zhì),該作用為任何方法所不能代替;另一方面,貫流水??系的研宄易于獲取隆起信息,從而正確反映地面隆起和變形(枰紹f'¥,?1998;糾r丨篪等,??2003)。雖然這--高原隆升觀點目前并未得到廣泛認同,但青藏高原范圍內(nèi)黃河地貌的研究??卻一直持續(xù)了下來,并越發(fā)突顯其旺盛的生命力(Stroevenetal.,?2009;?t?:森&丨:躍,1993;??尤聯(lián)元&景可,1980;袁寶。ν跽窈,1995;張智勇等,2003}。??
本文編號:2895162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projectlw/zrdllw/28951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