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2a內蒙古臨河城市化對其城市氣候的影響
【學位單位】:西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7
【中圖分類】:P461
【部分圖文】:
研究區(qū)概況圖
圖 4-2 臨河市/區(qū)、杭錦后旗、五原縣 1989~2015 建成區(qū)擴展圖Fig.4-2 The expansion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built-up areas in Linhe city from 1989 to 2015圖 4-3 臨河市/區(qū)、杭錦后旗、五原縣 1989~2015 建成區(qū)面積和擴展面積變化Fig.4-3 The area changes of the built-up areas and expansion areas in Linhe city, Hangjinhou county, Wuyuancounty from 1989 to 2015從圖 4-4 可知,近 27a 來,隨著 3 座城市建成區(qū)不斷地擴展,城市重心也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轉移,臨河市/區(qū)城市重心總體向東北方向轉移 2004.58m,杭錦后旗重心向西南轉移 410.80m,五原縣重心向東南方向轉移 679.67m。各時段重心轉移方向表明,臨河市/區(qū)城市重心呈西南-東北-西南-東北-東北方向轉移,杭錦52035506580951989 1995 2000 2006 2010 2015成區(qū)面積建/km2年份臨河市/區(qū) 杭錦后旗 五原縣036912151989-1995 1995-2000 2000-2006 2006-2010 2010-2015成區(qū)擴展面積建/km2年份臨河市/區(qū) 杭錦后旗 五原縣
圖 4-4 臨河市/區(qū)、杭錦后旗、五原縣 1989~2015 年重心轉移情況對比Fig.4-4 The comparision of center of gravity transfer in Linhe city, Hangjinhou county, Wuyuan county from 1989to 2015為了分析 1989~2015 年城市擴展對熱島效應和干島效應的影響,文中分別算出各擴展時期所對應的平均氣溫差值和相對濕度差值(圖 4-5),由于 1989~2010年臨河市/區(qū)建成區(qū)面積呈擴大趨勢,建成區(qū)面積由 1989 年的 37.10km2擴大到2010 年的 79.11km2,建成區(qū)快速的擴展使臨河市/區(qū)熱島效應凸顯,這與姚玉龍(2014)得出隨著城市擴展,臨河市/區(qū)熱島效應范圍持續(xù)擴大的結論基本吻合,其中臨河市/區(qū)與杭錦后旗的氣溫差值(ΔTlh)均大于 0.80℃,臨河市/區(qū)與五原縣的氣溫差值(ΔTlw)均大于 0.87℃。1995~2000 年臨河市/區(qū)建成區(qū)擴展面積最大,達 13.77km2,導致 ΔTlh從 1989~1995 年的 0.80℃增加到了 1995~2000 年的0.88℃,ΔTlw從 1989~1995 年的 1.08℃增加到了 1995~2000 年的 1.11℃,熱島效應加劇。2000~2010 年臨河市區(qū)建成區(qū)繼續(xù)擴展,從 2000 年的 56.51km2擴展到2010 年的 79.11km2,使 ΔTlh達最大值 1.02℃,但因為五原縣 2006~2010 年擴展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鈺;譚軍利;李王成;劉海軍;;銀川市氣候變化趨勢及其與城市發(fā)展的關系[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15年05期
2 董國平;姜鵬;趙梓淇;安娟;賈越;董巍;戴萍;;鞍山城市熱島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氣象與環(huán)境學報;2015年04期
3 李彬;史海濱;妥德寶;李禎;張建國;;節(jié)水改造前后土壤鹽分剖面特征及其空間分布——以內蒙古河套灌區(qū)中游臨河區(qū)為例[J];干旱區(qū)研究;2015年04期
4 劉宇峰;原志華;孔偉;孫鉑;安彬;;1993—2012年西安城區(qū)城市熱島效應強度變化趨勢及影響因素分析[J];自然資源學報;2015年06期
5 熊敏詮;;近30年中國地面風速分區(qū)及氣候特征[J];高原氣象;2015年01期
6 王宏博;李麗光;趙梓淇;蔡福;武晉雯;許申來;姜鵬;;基于TM/ETM~+數(shù)據的沈陽市各區(qū)城市熱島特征[J];生態(tài)學雜志;2015年01期
7 仇巧玲;;臨河氣象觀測站遷移對氣象要素的影響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4年04期
8 周雅星;劉茂松;徐馳;方芳;鐘晶晶;張明娟;;南京市市域熱場分布與景觀格局的關聯(lián)分析[J];生態(tài)學雜志;2014年08期
9 李靜;何清;姚俊強;胡文峰;;內蒙古西部地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及影響因子分析[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4年05期
10 鄭祚芳;高華;王在文;李青春;;北京地區(qū)降水空間分布及城市效應分析[J];高原氣象;2014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國棟;蘭州城市氣候效應的時空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D];蘭州大學;2009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姚玉龍;西北綠洲典型城市地表溫度的時空變化特征與成因分析[D];西北師范大學;2014年
2 丑迎;基于城市規(guī)劃的城鎮(zhèn)土地級別與地價變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年
3 劉玲;合肥城市化進程及其氣候效應研究[D];安徽農業(yè)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890551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projectlw/qxxlw/2890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