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中旱塬不同覆蓋集雨種植方式對春玉米生長特性和產(chǎn)量的影響
發(fā)布時間:2025-01-05 21:22
以春玉米"金凱3號"為供試材料,2015年和2016年開展兩年6個不同處理大田試驗,設置平地全膜覆蓋(WM)、平地半膜覆蓋(HM)、隔溝覆膜壟播(MRM)、全膜雙壟溝播(WRF)、壟溝秸稈覆蓋(SM)和露地平播(CK)6個處理,測定春玉米不同生育階段生長特性、收獲后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經(jīng)濟效益等指標。結果表明,覆蓋集雨種植方式均能顯著促進春玉米生長和干物質積累,提高產(chǎn)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經(jīng)濟效益。較露地平作(CK),WRF和MRM處理玉米產(chǎn)量和WUE分別提高了4 561.34、4 126.31 kg/hm2和14.48、12.72 kg/(hm2·mm),以全膜雙壟溝播種植方式增幅最顯著。試驗結果表明,WRF處理純收益最高,達5 878.26元/hm2,WM處理次之,為4 599.18元/hm2,分別較CK處理增加5 113.3 1和3 834.23元/hm2,可顯著提高投入產(chǎn)出比。全膜雙壟溝播春玉米種植由于其良好耕作生產(chǎn)特性,是隴中旱塬春玉米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的優(yōu)勢選擇。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壤含水量
1.3.2 耗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計算
1.3.3 生長指標
1.3.4 水分利用效率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長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
2.1.1 株高
2.1.2 莖粗
2.1.3 葉面積
2.2 產(chǎn)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3 經(jīng)濟效益評價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編號:4023285
【文章頁數(shù)】:7 頁
【文章目錄】: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1.2 試驗設計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土壤含水量
1.3.2 耗水量采用水量平衡法計算
1.3.3 生長指標
1.3.4 水分利用效率
1.4 數(shù)據(jù)處理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生長指標的動態(tài)變化
2.1.1 株高
2.1.2 莖粗
2.1.3 葉面積
2.2 產(chǎn)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2.3 經(jīng)濟效益評價
3 結論與討論
本文編號:402328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nykjlw/nzwlw/402328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