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北貝殼灘脊沉積及發(fā)育演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12-04 11:44
魯北地區(qū)的貝殼灘脊是整個渤海西、南岸貝殼灘脊的縮影,發(fā)育典型、完整,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本文以整個渤海西、南岸的貝殼灘脊研究區(qū)域為大背景,以魯北貝殼灘脊Ⅱ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查、野外取樣、風洞試驗、粒度計算、比重試驗及室內資料分析和處理,對魯北沿岸貝殼灘脊的分布狀況、沉積特征、沉積模式、發(fā)育機理和演化過程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研究發(fā)現(xiàn),本區(qū)存在兩道貝殼灘脊,分別為貝殼灘脊Ⅳ和貝殼灘脊Ⅱ,其中貝殼灘脊Ⅳ已經(jīng)消亡,貝殼灘脊Ⅱ正在發(fā)育。大量14C數(shù)據(jù)表明同一道貝殼灘脊即使分布趨勢一致,但形成年代有所差異,說明貝殼灘脊的發(fā)育是分段進行的,與三角洲的發(fā)育交替進行。通過貝殼種屬調查發(fā)現(xiàn)貝殼灘脊的主要組成物質是生活在潮間帶和潮下帶的腹足類和瓣鰓類殼體,屬于近源堆積,貝殼物質含量高達95%以上。 探槽和鉆孔資料揭示了貝殼灘脊的沉積特征和發(fā)育演化規(guī)律。堤埂亞相是在暴風浪的作用下,由貝殼和貝殼碎塊組成,堤內充填亞相形成的動力條件主要是風,由貝殼碎屑和貝殼砂組成,二者交互沉積形成貝殼灘脊特征性的沉積層理。 貝殼物質供應、岸線及潮灘剖面變化、風暴潮作用、風的作用及黃河改道...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汪子島02號探槽剖面圖(38“12‘58“N,117“55‘46’‘E)
構造顯然不同于周圍和下伏的細粒潮坪、沼澤沉積層,二者之間有侵蝕間斷面。因此,貝殼灘脊本身就是潮灘沉積中的次一級相。根據(jù)灘脊的沉積構造可又劃分為兩種沉積亞相—貝殼灘脊堤埂亞相和堤內充填亞相(圖3一5,照片3一3):叮丁廠還習星毅黔區(qū)三」器裝魏層}二墓習淤““圖3一5貝殼灘脊堤埂亞相和堤內充填亞相沉積模式3.2.1貝殼灘脊堤埂亞相3.2.1.1堤埂亞相粒度特征由于堤埂亞相主要由完整貝殼和貝殼碎塊組成,因此,其粒度特征只能統(tǒng)計得出。分別從大口河和汪子島貝殼灘脊的堤埂亞相取樣5009,統(tǒng)計計算結果表明堤埂亞相物質組成偏粗,貝殼、貝殼碎和貝殼碎屑塊占90%以上,貝殼砂含量不到10%,有的層系中貝殼和貝殼碎塊含量可達70%以上(圖3一6)。反映堤埂亞相是在較強的水動力環(huán)境下形成的,由于風暴潮作用能量較大,造成快速堆積,
無棣貝殼砂頻率直方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海岸的沖淤及造陸速率[J]. 尹延鴻.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3(07)
[2]渤海灣海岸帶近現(xiàn)代地質環(huán)境變化[J]. 鐘新寶,康慧. 第四紀研究. 2002(02)
[3]廈門島東南海岸貝殼層與風沙的研究[J]. 楊順良,鄭承忠,翁宇斌,郭允謀. 臺灣海峽. 2002(01)
[4]古代黃河三角洲海岸的現(xiàn)代特征──黃河三角洲潮灘時空譜系研究Ⅰ[J]. 崔承琦,施建堂,張慶德. 海洋通報. 2001(01)
[5]渤海沿岸風暴沉積體的研究[J]. 丁東,尹延鴻,李曉紅. 黃渤海海洋. 2000(03)
[6]渤海灣西岸第二道貝殼堤的細分及其年齡序列[J]. 王宏,張玉發(fā),張金起,李建芬,李鳳林,Mark Van Strydonck,Veerle Hendrix. 地球學報-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 2000(03)
[7]渤海灣西岸年輕貝殼堤:形態(tài)、結構及多成因過程[J]. 王宏,李建芬,張玉發(fā),張金起,李鳳林. 地質論評. 2000(03)
[8]渤海灣濱岸風暴潮沉積[J]. 馬振興. 天津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3)
[9]關于渤海灣西岸貝殼堤發(fā)育與新構造活動關系的新認識[J]. 武羨慧,劉清泗. 北京地質. 1997(01)
[10]古渤海灣的圍海造陸過程[J]. 賈艷杰,田代沂. 天津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03)
本文編號:2897545
【文章來源】: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8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汪子島02號探槽剖面圖(38“12‘58“N,117“55‘46’‘E)
構造顯然不同于周圍和下伏的細粒潮坪、沼澤沉積層,二者之間有侵蝕間斷面。因此,貝殼灘脊本身就是潮灘沉積中的次一級相。根據(jù)灘脊的沉積構造可又劃分為兩種沉積亞相—貝殼灘脊堤埂亞相和堤內充填亞相(圖3一5,照片3一3):叮丁廠還習星毅黔區(qū)三」器裝魏層}二墓習淤““圖3一5貝殼灘脊堤埂亞相和堤內充填亞相沉積模式3.2.1貝殼灘脊堤埂亞相3.2.1.1堤埂亞相粒度特征由于堤埂亞相主要由完整貝殼和貝殼碎塊組成,因此,其粒度特征只能統(tǒng)計得出。分別從大口河和汪子島貝殼灘脊的堤埂亞相取樣5009,統(tǒng)計計算結果表明堤埂亞相物質組成偏粗,貝殼、貝殼碎和貝殼碎屑塊占90%以上,貝殼砂含量不到10%,有的層系中貝殼和貝殼碎塊含量可達70%以上(圖3一6)。反映堤埂亞相是在較強的水動力環(huán)境下形成的,由于風暴潮作用能量較大,造成快速堆積,
無棣貝殼砂頻率直方圖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黃河三角洲海岸的沖淤及造陸速率[J]. 尹延鴻. 海洋地質動態(tài). 2003(07)
[2]渤海灣海岸帶近現(xiàn)代地質環(huán)境變化[J]. 鐘新寶,康慧. 第四紀研究. 2002(02)
[3]廈門島東南海岸貝殼層與風沙的研究[J]. 楊順良,鄭承忠,翁宇斌,郭允謀. 臺灣海峽. 2002(01)
[4]古代黃河三角洲海岸的現(xiàn)代特征──黃河三角洲潮灘時空譜系研究Ⅰ[J]. 崔承琦,施建堂,張慶德. 海洋通報. 2001(01)
[5]渤海沿岸風暴沉積體的研究[J]. 丁東,尹延鴻,李曉紅. 黃渤海海洋. 2000(03)
[6]渤海灣西岸第二道貝殼堤的細分及其年齡序列[J]. 王宏,張玉發(fā),張金起,李建芬,李鳳林,Mark Van Strydonck,Veerle Hendrix. 地球學報-中國地質科學院院報. 2000(03)
[7]渤海灣西岸年輕貝殼堤:形態(tài)、結構及多成因過程[J]. 王宏,李建芬,張玉發(fā),張金起,李鳳林. 地質論評. 2000(03)
[8]渤海灣濱岸風暴潮沉積[J]. 馬振興. 天津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8(03)
[9]關于渤海灣西岸貝殼堤發(fā)育與新構造活動關系的新認識[J]. 武羨慧,劉清泗. 北京地質. 1997(01)
[10]古渤海灣的圍海造陸過程[J]. 賈艷杰,田代沂. 天津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6(03)
本文編號:2897545
本文鏈接:http://www.lk138.cn/kejilunwen/haiyang/289754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