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容換相換流器串聯(lián)電容補償度優(yōu)化研究
本文關鍵詞: 電容換相換流器 閥電壓 補償度 熄弧角 換相失敗 全補償 諧振 出處:《電網(wǎng)技術》2015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為了探究電容換相換流器中串聯(lián)電容的取值問題,建立了電容換相換流器(capacitor commutated converter,CCC)的穩(wěn)態(tài)模型,并利用Matlab軟件進行數(shù)學分析,探討了串聯(lián)電容補償度與串聯(lián)電容電壓、閥電壓、閥峰值電壓、直流電流、換相重疊角、觸發(fā)角、視在熄弧角和實際熄弧角之間的關系,最終給出合適的串聯(lián)電容補償度的取值范圍并進行仿真驗證。研究結(jié)果表明:補償度的取值上、下限分別由閥峰值電壓和實際熄弧角決定,其中閥峰值電壓為主要限定因素;補償度的可選范圍涵蓋欠補償、全補償和過補償3種狀態(tài),且全補償狀態(tài)下CCC系統(tǒng)不會發(fā)生串聯(lián)諧振;得出強受端系統(tǒng)下補償度的可選范圍為[0.92,1.4],而弱受端系統(tǒng)補償度的可選范圍為[0,1.08]。
[Abstract]:In order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series capacitance in capacitor commutator, the steady state model of capacitor commutator commutated converter is established. The compensation degree of series capacitor, the voltage of series capacitor and the voltage of valve are analyzed by using Matlab softwa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ve peak voltage, DC current, commutation overlap angle, trigger angle, apparent arc extinguishing angle and actual arc extinguishing angl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upper and lower limits of compensation degree are determined by the valve peak voltage and the actual arc extinguishing angle respectively, and the valve peak voltage is the main limiting factor. The optional range of compensation includes three states: undercompensation, full compensation and over-compensation, and the series resonance will not occur in the fully compensated CCC system. It is obtained that the optional range of compensation degree in strong receiver system is [0.92n 1.4], and that in weak receiver system is [0 ~ 1.08].
【作者單位】: 華北電力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國網(wǎng)北京經(jīng)濟技術研究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177044)~~
【分類號】:TM721.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項玲;胡敏強;鄭建勇;;電容換相逆變器換相失敗的研究[J];電力自動化設備;2007年10期
2 張民;石巖;孫哲;;特高壓直流單12脈動閥組的投退策略及其對交流系統(tǒng)無功沖擊的影響[J];電網(wǎng)技術;2007年15期
3 郭賢珊;馬為民;;向家壩—上!800kV特高壓直流示范工程的低頻諧振分析[J];電網(wǎng)技術;2008年10期
4 李新年;易俊;李柏青;孫華東;雷霄;曾南超;;直流輸電系統(tǒng)換相失敗仿真分析及運行情況統(tǒng)計[J];電網(wǎng)技術;2012年06期
5 丁揚;種芝藝;黃杰;張峗;;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諧振研究[J];電網(wǎng)技術;2012年12期
6 雷霄;許自強;王華偉;李新年;吳婭妮;楊鵬;劉耀;;±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實際控制保護系統(tǒng)仿真建模方法與應用[J];電網(wǎng)技術;2013年05期
7 袁陽;衛(wèi)志農(nóng);王華偉;雷霄;孫國強;;基于直流電流預測控制的換相失敗預防方法[J];電網(wǎng)技術;2014年03期
8 李思思;賀興容;明志強;王渝紅;李興源;何鵬飛;;電容換相換流器在預防高壓直流換相失敗上的特性研究[J];電力系統(tǒng)保護與控制;2011年18期
9 郭錦艷,文俊;CCC的補償度對HVDC系統(tǒng)的影響分析[J];現(xiàn)代電力;2005年05期
10 楊汾艷;徐政;;直流系統(tǒng)采用電容換相換流器技術的特性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8年07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軍;;直流輸電換流站系統(tǒng)構(gòu)成及主接線方式[J];安徽電氣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2 楚金偉;肖遙;鄧軍;陳禾;趙宇明;倪園;張斌;夏輝;;±800kV云廣UHVDC輸電線路合成電場測試與分析[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2年02期
3 鄧軍;肖遙;楚金偉;趙宇明;張斌;倪園;夏輝;張建功;;±800kV云廣UHVDC輸電線路無線電干擾測量與分析[J];安全與電磁兼容;2012年02期
4 黃小羽;高沁翔;夏明超;;特高壓直流輸電交流濾波器失諧報警的仿真[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2年02期
5 祝志祥;韓鈺;陳新;馬壯;柳彥博;;等離子噴涂制備直流接地極鋼基體NiFe_2O_4防腐涂層[J];中國表面工程;2012年03期
6 王建民;張喜樂;吳增泊;孫優(yōu)良;趙文祥;;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電磁場特性的數(shù)值應用研究[J];變壓器;2007年03期
7 王建民;張喜樂;陳志偉;齊桂芬;孔妮娜;;500kV油浸式平波電抗器電磁場特性的數(shù)值分析[J];變壓器;2008年07期
8 傅鐵軍;王健;鐘俊濤;陳香輝;黨艷陽;呂金壯;;直流輸電±800kV換流變壓器的絕緣結(jié)構(gòu)分析[J];變壓器;2009年03期
9 孫勇;林睿;郭慧浩;;換流變壓器的網(wǎng)側(cè)繞組更換[J];變壓器;2009年04期
10 張喜樂;王建民;吳增泊;齊桂芬;孫優(yōu)良;陳志偉;;超高壓直流換流變壓器閥側(cè)引出線電場的數(shù)值分析[J];變壓器;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陳堂賢;陳安慶;盧永杰;付賢東;;HVDC換流變壓器分接頭的滑?刂芠A];中國自動化學會控制理論專業(yè)委員會C卷[C];2011年
2 朱毅;;直流輸電的特點及與交流輸電的經(jīng)濟性比較[A];福建省第十二屆水利水電青年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8年
3 余世峰;阮江軍;張宇;杜志葉;黃道春;;直流離子流場的有限元迭代計算[A];湖北省電工技術學會、武漢電工技術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8年
4 劉兵;阮江軍;;交流架空輸電線改造成柔性直流輸電線后電磁環(huán)境研究[A];湖北省電工技術學會、武漢電工技術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暨理事會換屆大會論文集[C];2008年
5 孟偉;文俊;史秋娟;;直流輸電線路與電信線路間磁耦合阻抗計算方法的比較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電工數(shù)學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吳磊;;基于EMTP/ATP的HVDC整流器建模及仿真研究[A];山東省石油學會油田電力、通信及自動化技術研討會優(yōu)秀工程技術論文集[C];2009年
7 劉云;張晉華;王明新;曾南超;高錫明;賀智;余濤;;換流站集中控制中心研究[A];2006電力系統(tǒng)自動化學術交流研討大會論文集[C];2006年
8 蔣蓁;;直流輸電換流變壓器絕緣結(jié)構(gòu)的分析[A];2010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0年
9 劉宣宣;周國梁;;云廣直流輸電工程空載加壓試驗分析[A];2010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0年
10 謝佳君;謝龍;許斌;;±800 kV特高壓換流站交流濾波器配置方案研究[A];2010輸變電年會論文集[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璞;多直流饋入受端交流電網(wǎng)繼電保護動作特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羅兆楠;直流輸電線路鄰近建筑物時合成電場計算方法及其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3 李泓志;直流接地極接地性能及入地電流對變壓器影響的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0年
4 劉士利;改進的邊界元法及其在電場計算中的應用[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5 李長云;半島地質(zhì)環(huán)境下直流偏磁效應計算與評估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譚濤亮;基于改進連續(xù)潮流法及分岔理論的交直流系統(tǒng)電壓穩(wěn)定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7 黃震;多饋直流系統(tǒng)接入對交流電網(wǎng)的影響及混聯(lián)系統(tǒng)關鍵問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薛振宇;交直流混聯(lián)電力系統(tǒng)暫態(tài)仿真及其穩(wěn)定性分析與參數(shù)優(yōu)化[D];天津大學;2011年
9 宋紅濤;高性能聚乙烯絕緣材料與半導電屏蔽材料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1年
10 唐波;特高壓直流線路對鄰近無線電子設施電磁干擾防護的關鍵問題[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海鳳;特高壓直流控制系統(tǒng)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崔濤;±500kV同塔雙回直流輸電線路的電磁環(huán)境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曾廣橋;直流偏磁對高壓設備運行的影響及應對[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4 翁洪志;興安直流輸電系統(tǒng)控制保護優(yōu)化措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5 王彥峰;同塔雙回直流輸電工程直流主回路電氣接線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6 張良;換流變壓器油紙絕緣油流帶電特性的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7 穆清;基于EMTDC的高壓直流控制保護模型的研究和開發(fā)[D];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2010年
8 劉,
本文編號:153787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kejilunwen/dianlilw/1537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