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結構錯配與收入不平等研究
本文選題:收入不平等 切入點:金融結構 出處:《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7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金融體系能否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提升收入分配的均等化?從分工視角研究金融體系在經濟發(fā)展中的功能,在金融結構理論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金融選擇指數(shù)和結構錯配指數(shù)對此給出了自洽的解釋。1980~2013年全球64個經濟體的實證結果表明,在經濟發(fā)展的每個階段均存在一個基于要素稟賦結構、企業(yè)規(guī)模及其風險特性的最優(yōu)金融結構,采取違背最優(yōu)金融結構的金融模式,不管是放松金融工具創(chuàng)新的監(jiān)管、過度重視大銀行和股票市場等直接融資方式還是過度壓抑小額信貸、民間借貸市場等非正規(guī)金融渠道均會惡化收入不平等問題。
[Abstract]:Can the financial system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while increasing the equalization of income distribution? The function of financial system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udi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vision of labor.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financ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gives a consistent explanation by constructing financial choice index and structural mismatch index.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64 economies in the world from 1980 to 2013 show that, In each stag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 exists an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based on factor endowment structure, enterprise size and its risk characteristics, and adopts a financial model contrary to the optimal financial structure, whether it is to relax the regulation of innovation of financial instruments. Paying too much attention to direct financing methods such as big banks and stock markets or suppressing microcredit too much, informal financial channels such as private lending market will aggravate income inequality.
【作者單位】: 上海財經大學財經研究所;
【基金】:上海市哲社規(guī)劃項目“城鄉(xiāng)要素平等交換對城鄉(xiāng)和諧發(fā)展的機理與作用研究”(2014BJB012) 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專項研究基金項目“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與腐敗問題研究”
【分類號】:F831.1;F113.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陳鐸;史麗萍;;落后一點又如何![J];資料通訊;2003年06期
2 徐春華;;以要素稟賦結構升級促進產業(yè)鏈延伸:走出“比較優(yōu)勢陷阱”[J];經濟研究導刊;2011年35期
3 黎峰;;要素稟賦結構升級是否有利于貿易收益的提升?——基于中國的行業(yè)面板數(shù)據[J];世界經濟研究;2014年08期
4 林毅夫;要素稟賦比較優(yōu)勢與經濟發(fā)展[J];中國改革;1999年08期
5 李小青;;新農村建設中要素稟賦結構與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發(fā)展[J];生態(tài)經濟(學術版);2007年02期
6 劉培林,宋湛;金融資產、資本和要素稟賦結構[J];改革;2002年02期
7 林毅夫;揠苗助長還是順應自然──兩種發(fā)展戰(zhàn)略的比較[J];中國改革;2001年10期
8 謝家平;孔令丞;;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制造業(yè)要素稟賦結構升級的邏輯[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9 寇鐵軍;王柏玲;;優(yōu)化產業(yè)結構目標下的地方政府經濟行為取向[J];財政監(jiān)督;2003年11期
10 李小青;;我國農村地區(qū)要素稟賦結構與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技術選擇的悖論[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林毅夫;;解讀“十一五”規(guī)劃建議[A];2012年夏季CMRC中國經濟觀察(總第30期)[C];201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王如君;中國學者登上劍橋講壇[N];人民日報;2007年
2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組邋田學斌 陳香蘭 李寶新;提升產業(yè)支撐能力 推進沿海強省建設[N];河北日報;2007年
3 林毅夫;謹慎對待“重化工業(yè)熱”[N];證券日報;2005年
4 自治區(qū)統(tǒng)計局規(guī)劃設計處處長 范萍;重視科學發(fā)展 防止以GDP論成敗[N];亞洲中心時報(漢);2011年
5 深圳大學教授、黨委副書記 陶一桃;尊嚴的價值[N];深圳特區(qū)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張勇 特約記者 沙春利;對話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榮譽院長林毅夫:“有為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場”[N];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
7 楊燕青;配置資源的學問[N];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
8 記者 陳巖;最有價值的是超前思想[N];湖北日報;2009年
9 蘇劍;向改革、發(fā)展及城市化要消費[N];南京日報;2006年
10 本報記者 蘇嶸;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N];陜西日報;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郭柯;經濟增長中的“比較優(yōu)勢陷阱”分析[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立琨;要素稟賦與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的區(qū)域嵌入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2 袁鈾升;中國對外開放新優(yōu)勢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馮軼凌;全球價值鏈變動特征與機制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3年
,本文編號:1634958
本文鏈接:http://lk138.cn/jingjilunwen/shijiejingjilunwen/163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