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運動創(chuàng)立一百余年來,其產(chǎn)生的社會文化語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也使其逐漸顯現(xiàn)出理論中的個體化、身心關系以及決定論三大問題。后克萊因學派便是在這樣一種語境之下,沿著精神分析的方向走出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本文將從現(xiàn)象學的視角出發(fā),以精神分析學的三大問題為前提,結合后克萊因學派的理論觀點,重新理解精神分析學的主體、結構內(nèi)核以及主體間關系。與此同時,本文也將嘗試比較后克萊因學派與其他相關學派的理論觀點之異同。精神分析學與現(xiàn)象學在各自學科領域內(nèi)都存在著發(fā)展的困境,但二者都具有相互借鑒的可能。精神分析在社會現(xiàn)代化過程中產(chǎn)生,它天然帶有著追求個人意義的實踐特性,卻又并未完全擺脫其觀念論、二元論以及決定論的影響,從而造成其理論與實踐出現(xiàn)了不可調和的內(nèi)在矛盾。因此,精神分析學需要身體現(xiàn)象學幫助其克服所面對的三個問題并重新回到產(chǎn)生的原初場景,找回失落的意義。同樣的,先驗現(xiàn)象學在向身體現(xiàn)象學轉化的過程中也需要借助精神分析實踐幫助其真正擺脫觀念論之困局。由此,精神分析學與身體現(xiàn)象學分別為雙方打開了一扇大門。后克萊因學派的理論特性呼應了日趨接近的精神分析與身體現(xiàn)象學。后克萊因學派反對決定論、強調基于身體表達...
【文章來源】:南京師范大學江蘇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頁數(shù)】:200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后克萊因學派的產(chǎn)生背景
第一節(jié) 社會背景
第二節(jié) 哲學背景:現(xiàn)象學向精神分析的轉向
第三節(jié) 心理學背景:精神分析學的現(xiàn)象學訴求
一、身心問題
二、個體化問題
三、決定論問題
四、精神分析學的三種特性何以成為問題
五、精神分析學向身體現(xiàn)象學的訴求
第二章 后克萊因學派概述
第一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歷史脈絡與主要人物思想
一、后克萊因學派的歷史脈絡
二、后克萊因學派的人物思想
第二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主要特征
一、反對決定論
二、注重情感體驗
三、主體間性取向
第三章 后克萊因學派的理論起點:主體的重構
第一節(jié) 主體意識與主體
一、主體意識
二、主體意識的肉身性
第二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主體意識
一、后克萊因學派中主體意識的開放性
二、后克萊因學派中主體意識的身心交織
第三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中主體的創(chuàng)傷過程
第四章 后克萊因學派的理論內(nèi)核:空間性與時間性
第一節(jié) 空間性
一、傳統(tǒng)精神分析學空間中的深度
二、身體現(xiàn)象學空間中的深度
三、后克萊因學派空間中的深度
第二節(jié) 時間性
一、何為時間
二、后克萊因學派的時間特征
第三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空間與時間性的臨床表現(xiàn)
一、一般臨床資料
二、患者成長史
三、患者具體癥狀
四、案例分析
第五章 后克萊因學派的身體間性
第一節(jié) 精神分析中的身體
一、作為心理基礎的身體
二、作為心理象征的身體
三、作為主體間性交流的身體
第二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主體間性與身體性
一、后克萊因學派主體間性的現(xiàn)象學意蘊
二、后克萊因學派主體間性的重構
三、后克萊因學派的主體間性身體性
第六章 后克萊因學派與其他學派的比較
第一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與克萊因學派的比較
一、后克萊因學派與克萊因學派的相同點
二、后克萊因學派與克萊因學派的差異點
第二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與存在分析學的比較
一、后克萊因學派與存在分析學的相同點
二、后克萊因學派與存在分析學的差異點
第三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與主體間性精神分析比較
一、后克萊因學派與主體間性精神分析理論的相同點
二、后克萊因學派與主體間性精神分析理論的差異點
第七章 后克萊因學派的評價與展望
第一節(jié) 主要貢獻
一、理論貢獻
二、實踐貢獻
第二節(jié) 主要不足
一、缺乏統(tǒng)一的理論體系
二、具有神秘主義的色彩
第三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未來展望
第四節(jié) 后克萊因學派的主要影響
一、對精神分析內(nèi)部的影響
二、對藝術領域的影響
參考文獻
致謝
本文編號:
3082889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oufeilunwen/rwkxbs/3082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