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居干群體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7-23 11:10
【摘要】:晚明居士群體是士大夫階層中奉持佛法、研究經(jīng)典的那部分人群。這篇文章主要以社會史角度,考察居士群體與晚明社會的互動關系。在結構上分為四個層次。首先對居士群體活動的歷史舞臺——晚明社會,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個方面進行觀照,旨在探討晚明社會的特定環(huán)境與居士群體形成之間的因果關系;然后對居士群體給予由里及外三個不同層次的觀照。第一,從居士群體自身的角度,縱向地觀察其人格特性、學佛因緣、入佛路徑、人生志趣以及最終歸宿,從中可以看出晚明動蕩的政局,尤其是農(nóng)民起義軍席卷全國和明清鼎革的歷史變故,對居士個人前途和命運的影響。而對于居士群體內部,即居士與同道之間關系的考察,也有助于理解晚明士人結社之風的實質;第二,跳出對居士群體自身的考察,而以其為中心,觀照它與其他社會群體,如佛門僧侶、普通民眾、耶穌會士的交往關系,通過對其交往關系的細化研究,可以從微觀角度考量居士群體之觸角觸碰晚明社會的程度,由此從宏觀上把握居士群體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力及其文化滲透力;第三,將眼光投向“晚明”以外的更廣闊的時間范疇,通過對居士群體的兩大類型給予考察,可以看出清代、民國居士佛教與晚明居士佛教之間的傳承關系。 本文主體內容共有五章。 第一章討論晚明社會環(huán)境與居士群體的形成問題。明中葉以后,政治總體上處于下滑趨勢。明朝雖主體上仍在君主專制政體下,但社會控制相對寬松,造就了晚明之人寬容開放的文化心態(tài),他們秉持一種大文化觀,浸淫于儒、佛、道三教。而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世風變異,個體意識覺醒,使陽明心學獲得廣泛傳播。由于陽明學與禪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以,陽明學的流行意味著有更多儒士走上佛學道路。同時,隨著“四大高僧”的出現(xiàn),晚明僧侶人才勃興,在僧侶周圍,聚集眾多學佛護教的在家居士。在這種背景下,晚明居士群體形成。 第二章探討晚明居士學佛因緣和入佛路徑。學佛因緣包括家庭奉佛傳統(tǒng)的熏陶,兄弟、親友、老師的影響,這些屬于個人成長因素。另有居士受到生活環(huán)境和社會政治、文化等因素影響而走上奉佛道路。至于居士的入佛路徑,本文認為,有三種:其一,由心學而達佛學,如李贄、焦z選⒐苤鏡賴熱耍黃潿,
本文編號:2139214
本文編號:2139214
本文鏈接:http://lk138.cn/shekelunwen/zgtslw/2139214.html